
孩子的數學一直還不錯,上學開始數學我基本沒管過,心里也認為:能學好吃透課本就不錯。我們就這樣到三年級后,發現班上的孩子80%都在上學而思。孩子看到同班同學都在學,他覺得不能落后一定要學,這樣可以鞏固和提高。
就這樣,在孩子四年級時,我們開始學而思數學之路。一路按照常規,一去入班測試進行分班,隨著孩子的入學,也開始真正去了解學而思數學(是的,這就是盲目跟從報名學習培訓的父母的樣子)。

學而思數學原來這么回事!
是的,我們是從開始入學上課才開始了解學而思數學。之前一直以為學而思就是奧數,入學名額十分有限。報名了才知道,原來學而思的的難度早就降低。學而思真的很聰明,把課程系統化、級別化。學而思把孩子的補課分成了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和超常班(小學)等四個級別,真正補習校內課的基礎班,其他都屬于拔高(或說超前學),也就是說,你無論數學處于哪個階段都可以有班可上,而且每年還有升級考,奧數班就是你奮斗的頂端。
孩子進入學而思班級前,需要進行入班考。入讀班級對應學而思的分級,學校成績80分左右的孩子,一般屬于基礎班(平時數學在班級偏末尾的,基礎班可能也跟不上);穩定在90左右的,一般屬于提高班;一般班上名列前茅的,都在尖子班,再往上一點就是超常班,就是真正的奧數班。我看我兒子班上,在超常班就有兩個孩子,就是班上一二名。
除了分班,學而思設計的課程排課時間也很有意思。學而思寒暑假的排的課,非常重要,銜接性特別強。如果寒暑假不學,新學期很難跟上新課。只要選擇了學而思,你就很難提醒腳步,只能跟隨著學而思的節奏走,正所謂“一入學而思,說再見很難”,因為那種“別人都在往前,而你原地踏步”的焦慮會一直裹挾著你。

學而思數學真的有用嗎?
如果要問,學而思數學真的有用嗎?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需求不同,顯示的價值也就不用。
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學而思培優,都屬于長期戰線。但我觀察我家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他自己的學習心得,我只能說兩個字“雞肋”。先說學習的知識點,我家在提高班學習后,發現發現與校內脫節的,基本上對校內鞏固沒有作用,內容屬于提前學知識。但是新的知識又是被分解成不同的知識點,一點點來學的。
拆分來學又是必然的。因為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飛躍的。比如學而思四年級課程里有等差數列的知識點:一個四年級孩子去理解等差數列,得分幾個階段:先接觸具體數列,發現某種關系,再到n項求解公式,再到求和公式。期間,孩子還要懂得字母如果代替數字形成公式才能理解這些公式。大概需要學習2-3周才能弄清楚。
但是,如果是一個高中生學習等差數列呢?從完全沒有接觸過這類知識到掌握公式計算,大概兩節課就可以了。這一點,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模型中,關于“數學邏輯智能”中有表述:數學邏輯智能包括分析能力(系統性的邏輯推理)和整合能力(識別模型和概括),所以分析和整合思維在數學思維是非常重要的。而這種思維能力要在青少年才能發展成熟。
所以,為什么要讓一個四年級孩子花兩-三周的時間來學習將來兩節課就能搞懂的知識呢?
這種模式超前學習到底有沒有意義呢?很值得家長深層思考。很多會說,如果提前學了,小學提前學了,初中高中才不會吃力啊?真的嗎?如果一個孩子吃透課本,小學、初中都是拔尖的,到高中反而跟不上了,那到底是誰的原因?是老師、學校還是教材,還是孩子本身學習的因素,這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而并不是超前學不學的問題了!
事實上,據我觀察,除了一部分對數學很能鉆研的孩子(這些孩子大多在超常班及奧數班),他們的興趣在支持他們不斷往深往前走,而且提高班、尖子班的孩子的超前學,反而讓他們對課堂的數學不屑一顧,覺得太簡單乏味,而無法在課堂深入探究與互動,課堂知識點學習非常表淺,但學而思又不能完全代替課堂學習,這樣循環下來,發現超前學往往還影響了他們本身的學習節奏,學習習慣也悄然發生變化。我家孩子的情況就是典型的這種情況,真有種“剪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當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這只是我家孩子的情況)

數學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數學超常的孩子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孩子數學成績很好,不上學而思不學奧數,是不是又會影響孩子的前途呢?畢竟奧數與升學也是掛鉤的。
這里,不妨看看在英國數學教育家德里克·海洛克在《數學教學ABC:基本概念和核心理念》介紹了小學階段數學超常孩子的特點:
- 很快掌握新知識。
- 自信地使用數學符號,并且很快地從具體理解上升到抽象理解。
- 善于做數學聯想和遷移。
- 很快掌握數學問題的主干。
- 能總結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并靈活運用。
- 經常自發概括總結一些數學模型和數學關系。
- 熟悉的問題,常常省略中間步驟。
- 愿意從不同的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且能堅持不懈地去尋找解決方法。
- 思維敏捷,不被常規方法和刻板步驟束縛。
- 能針對一些數學結果提供邏輯論證和解釋。
對照這些特點,我家孩子應該說前5點表現很明顯,后面就不太符合了,可見他在數學上還不能算是超常的。大家如果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數學能力,不妨也多觀察對照一下。如果全都符合,我相信他正自己津津有味地研究數學,也不用家長們操心了。另外想說,數學不超常不代表智商就不高,或者說,智商高的孩子中也有很多孩子在數學方面并沒有特別突出的能力。把智商完全等同于數學能力,也是很多人在認識上的誤區。

如果不上學而思了,數學成績會退步嗎?
既然不是超常孩子,學而思又沒幫助,那么數學的學習就順其自然?這樣數學會不會退步?
其實,孩子的數學我并不是特別擔心,孩子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擺在那,停了學而思,并不等于就是不學數學了,而是從基礎出發,腳踏實地的學習,不拔高不超前。
我們和孩子商量停課后,我們也定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數學基礎計算不能停。
2、每日針對數學知識點復盤,深入細節,邏輯出發來學習與解決每個知識點,吃透課本。
3、每周舉一反三,開拓思維
總的來說,對于我家這種學習情況,我們更傾向于數學學習吃透課本后,如有余力,適度拓展。而且,沒有了每周一次,每次要花半天時間的學而思課程,多了更多時間閱讀和運動,想想也很劃算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