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判例期不聽話怎么辦?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當孩子年齡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不聽話的情況,比如孩子到了幼兒園,看到同學和老師都在學習,就會去模仿。有一天不想去上學,就會說出更多不喜歡的話,且非常固執地要與之對抗,只要不如意,就會發出哭鬧、尖叫等聲音。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需要耐心。孩子會因為家長的置若罔聞而感到悲哀,從而產生自我否定、自信心不足的負面情緒。家長需要讓孩子學會收拾自己的情緒,不積壓情緒,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NO.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給孩子釋放情緒的機會
家長需要先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情緒。孩子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就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所以,要幫助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導孩子去管理情緒。比如可以去爬山,去跑步,去打球,去散步,這些都是發泄情緒的方法,父母要允許孩子在情緒上的反復,當他的情緒平復下來,讓孩子知道發泄的行為并沒有錯。
NO.3
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壞的。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
NO.4
讓孩子明白,生氣是可以的,但生氣時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在生氣時應該怎么做,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NO.7
不要忽視孩子。
不要總是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得多,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敏感,更加脆弱,更加需要父母的愛。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簽。
圖片來源:西安晚報
孩子是天生就會的,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應該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并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隨意地對孩子貼標簽。
圖片來源:西安晚報
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些孩子磨蹭,是因為對時間沒有概念,時間觀念淡薄。
父母應該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了解時間的重要性,懂得守時守信用。
從小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學會守時守信,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很多孩子在小學時,因為缺乏時間觀念,常常遲到、曠課,在紀律方面也會比較磨蹭。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時間觀念建立好,做事的先后順序才能學得更有效率。
有的孩子,平時學會了穿衣服,穿好衣服,收拾好房間,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這時候,父母就要及時表揚孩子,給孩子一個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比如,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讀完繪本故事后,做一個積分榜,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繪本故事書的時間。
父母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行為習慣得到更好的培養。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安排合理的時間,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規劃。
一個正確的時間規劃,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要做什么,應該去做什么。
反之,我們總是忍不住地對孩子進行催促、嘮叨,只會增加孩子對寫作業的厭倦。
正確的時間規劃,能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不會造成孩子對寫作業的拖延。
結局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有時候是因為他不知道作業是什么,所以才會磨蹭。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就是一個人對時間的認識。
對于孩子來說,能夠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對于他將來做事情的規劃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比如,每次做數學作業,孩子很容易走神,經常會說“我不會做”。
這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很多題目都有類似的情況,只是我們沒有時間概念。
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提高。
這樣孩子就能體會到時間觀念的重要性,也就會明白時間到了該做什么事情了。
但這里需要家長注意的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時間觀念的灌輸,更不能以此來制約孩子的行為。
這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時間觀念。
第二步:提出時間規劃表
關于時間規劃,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
比如孩子在2歲左右就可以開始使用時間管理法了。
我們先讓孩子在上面制定一天的時間表。
比如,晚上7:00-7:00,爸爸會在家庭會議上進行時間管理,并且把時間調到早上的7:00,讓孩子更快適應并且學會自我管理。
在晚上10:00-11:30,把家庭時間按照10:30, “平火”三分鐘制的作息表(讓孩子有個清晰的時間概念)安排。
到了晚上10:00,全家人一起來,看到這時鐘,孩子們就可以快速的將其時間進行規劃,進行時間的控制。
這時候孩子會更容易培養出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