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被鞭子抽,是不是有點悲哀,據說現在孩子聽話的,是不知道那些跳樓、淹死的孩子和農民砍伐的職業?或者說每一個成年人,不都是在承受了惡劣環境,當然我們也不可以隨便嚇唬孩子。
還有,前段時間,我陪兒子讀繪本的時候,因為女兒篇幅太小了,所以她說了這么多,最后大家也就都不想看了,我兒子的小眼睛里看到的是自己,而這個小眼睛背后則是一個大故事,也是《陪你看一天太陽》
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和孩子玩《太陽和月亮》是一樣的道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早上,我早早起床洗漱,準備好早餐,帶著兒子去幼兒園。
上幼兒園的路上,兒子像往常一樣跟我說:“媽媽,我們明天再見。”
說完,他就要跟我回家了,而且,帶著滿滿的儀式感和輕松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吧。
記得兒子說過一次:“媽媽,我不想上學了。”
以前,他會軟硬兼施地講道理,這次居然會反問我,為什么?
那天晚上,我心里想的是:以后如果我不想上學,你會怎么做?
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上學,爸爸媽媽會難過,我也會難過。
所以,他真的很傷心,他不再是那個臭小子,而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
對于他來說,不上學這件事情,就相當于爸爸媽媽不要他了。這是成人世界的一個“邏輯”問題。
孩子需要知道,不上學這件事情,對他而言,不上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不應該去上學的。
孩子因為“不想上學”而厭學的情況,雖然在每個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原因,但是不管原因如何,當你有這樣的想法的時候,說明你的孩子開始厭學了,而不是厭學。
“學習”是很難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在這個事情上有著驚人的相似,那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成績如何,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差異。
這是因為,普通的孩子,他們也同樣會存在著“學習困難”,并且一旦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就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和自卑感。
于是,他們干脆選擇不再努力,就會放棄學習,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放棄努力和學習,甚至走向極端。
就像上面的那位母親,她因為沒有察覺到孩子的“學習困難”,竟然將“學習困難”當成了“習慣問題”,這是非常可怕的。
而一個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在任何時候都不會下降,也就是說,他的學習成績不一定會差。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學習困難”僅僅只是一個現象,背后的原因才是關鍵。
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學習困難”情況并不是突然間形成的,而是在一個或多個時間段內累積形成的。
這種情況下,“學習困難”僅僅只是一個現象,而這種“變成”的背后,實際上是“學習欲望”在作怪。
孩子“厭學”,究竟是怎么回事?
據中國人民大學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厭學現象在小學中很普遍存在,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存在厭學情緒。
這,不外乎是因為中小學生的生活過于單調乏味、無趣,所以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學習會受到嚴重的壓力
小學生處于一個過渡期,學習上要完成的任務還是比較多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去適應這個階段的學習。
但隨著課程的增多,知識的深度和難度也在不斷地加深,很多孩子一時半會就無法適應,學習上也會感到很吃力,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嚴重的還會導致“厭學”這個詞。
所以說,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出現“厭學”現象,有時候是有客觀原因的,也有其內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