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很多家長發現,他們的子女普遍都會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自律性差。孩子們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面,往往都是缺乏積極性和求知欲的。在我認識的家長當中,他們都會有孩子懶惰的問題。
孩子能不能自律,是決定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是我們常提的一個問題,但孩子們很難做到自律。其實別說小孩子,我們大人做到自律也并不容易,每天都說要讓自己多看點書,結果下班回到家里之后,就會馬上松懈下來,躺在沙發上不上起來,開始不停地玩手機或者看電視。
很多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面,都很不上心。即使家長整天督促他,不停地提醒他們,孩子也不為所動,一個懶惰,不知道上進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要放任孩子的懶惰行為,家長此時不妨試試“馬蠅效應”。
一、什么是“馬蠅效應”?
“馬蠅效應”講述的是美國前總統林肯童年的故事:“有一天,林肯和他的朋友肯塔基在一個農場里犁玉米,林肯指揮馬匹,另一個人負責扶犁,但是馬匹無精打采,一動不動,讓林肯和他的伙伴們筋疲力盡。
此時林肯忽然發現,馬跑得要比之前快了,仔細一看,發現原來是因為馬身上有一只大馬蠅。當林肯被選為總統時,他被告知不能讓他的對手薩蒙加入內閣,但是林肯還是決定讓他擔任財政部長。因為,林肯很了解馬蠅效應,而且他也很清楚,只要有這么一個人在身邊,就會不斷地刺激自己要更加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
二、孩子為什么懶惰,不進取?
1、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種東西,如果孩子在生活或者學習上面,越喜歡提問,那么就說明孩子的好奇心越強,越喜歡通過探索來獲取知識。而懶惰的孩子什么都懶得想,好奇心太少,求知欲低,自然就沒有進取精神。
2、習慣輕安逸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產生懶惰的現象,是因為父母給孩子太多的安逸環境,讓孩子忽略了需要自己努力的部分,只想過安逸、舒適的生活,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3、孩子缺乏定力
現在手機等電子產品,對每一個人的誘惑力都是很大的,所以小孩很容易受到干擾。這個時候孩子年紀還小,自己的定力不夠,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這就是孩子缺乏自律的主要原因。
4、孩子的時間觀念薄弱
孩子要有好的時間觀念,才能自律,這是兒童自律的前提與基礎。自律性意味著孩子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兒童做不到自律,其中缺乏時間觀念也是重要因素。
5、孩子無法體會自律的好處
孩子們從未經歷過自律的益處,自律對他們來說也是困難的。要是有一天,我們讓一個經常熬夜的孩子,早早地就去床上睡覺,那么他們會十分難受。因為他們沒有從早睡中得到好處,自然也就不會早睡了。
三、父母巧用“馬蠅效應”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好計劃,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鼓勵孩子不要偷懶,不要半途而廢。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學習方法,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
家長必須及時糾正孩子的懶惰行為,不要放縱孩子,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認識到懶惰是一種壞習慣,引導他養成自律、上進的品質。
孩子自我約束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來實現。對于孩子自律習慣的培養,父母單邊的努力是無益的。假如家長們每天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和堅持,做到自律,讓自己不要懶惰,并且每天嚴格要求自己,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一步步去實現,那么孩子一定會成為自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