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家庭教育的誤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以及解決方法)
1.舍本求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老師和家長那里學到的是勤勞、善良,學會的是自強不息、好學博愛;因此即便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彌補。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2.夫妻角色顛倒。傳統文化中的慈母形象,當今的媽媽們很難扮演。比如,孩子犯了錯誤,母親應該做的是提醒,“這樣不好,媽媽不喜歡這樣,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然后是忽視,“媽媽沒你這樣的孩子”,如果還不改,就變為了嚴重警告,“你要再這樣,媽媽就告訴爸爸”,再下一步就到了威脅。無論怎樣,始終不要伸手打孩子。而身為父親,男人應該記得妻子對孩子的告狀永遠不會是誣告,因此如果妻子告孩子狀了,男人一定要對孩子嚴加教育。有的時候甚至爸爸上來打了孩子,媽媽不僅要裝作沒看見,還要教育孩子,“我之前說過沒有,你為什么不聽?以后要聽媽媽的話,你看爸爸多么辛苦,你還把他氣成這樣,快給爸爸端杯水去,叫他不要生氣?!奔彝ソ逃?,母親永遠應扮演書記和政委的角色,調和家庭的矛盾。如果母親過于嚴厲,而父親過于軟弱,就會影響到男孩的性格過于陰柔。
3.親子輩分的誤區。在一個孩子12歲之前,家長可以不必向他們解釋你制定每條規矩的原因。一個孩子從小必須懂得什么叫服從,什么叫規矩,什么叫規則。
4.家教獎懲不利。忽視懲罰,孩子就容易在同一地方摔倒第二次、第三次。過多的否定和責備也不行,要知道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他們才越容易認真聽。
5.不同身份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應該口徑一致,否則容易讓孩子鉆空子。
6.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是態度不認真的表現,那就錯了。其實,10%到30%的孩子存在著學習能力障礙,家長應該更加仔細地分析其原因。
7、培訓班的誤區。都說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其實家長們的經濟負擔也重啊。不需下血本給孩子升初中而努力,家長們都表示,為了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初中,再多的經濟支出都是值得的!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擇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造成的,如果“擇校熱”一直保持激烈競爭,家長的對孩子的教育計費支出的負擔,是很難再降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