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叛逆期孩子溝通的9個技巧(如何與叛逆期孩子相處溝通)
面對這些處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細心和用心。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家長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對于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這里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為什么難管教?(附溝通技巧)
親子溝通有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尊重平等,需身體力行:怎么辦?是非平等、責任平等、溝通平等不只是口號,和孩子說感受、道需求、做判斷、共協商,尊重平等,須身體力行。
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獎勵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績:真正的激勵,不是你好我就獎勵你,不好就晴天霹靂,而是不管你好還是不好,都看得到你的努力;不管你好還是不好,都讓你感受得到我們愛你。
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每件事從不能到能需要耐心引導,多次示范及時鼓勵,別妄想孩子短期就能突飛猛進,長期學習積累才能逐漸獨立,如果教育有捷徑,大概就是有耐心。
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做智慧的父母:一是讓孩子看好書,給教育增添無窮的助力;二是要求孩子做什么,家長先做到;三是任何時候教育孩子,父母都站在一起。
尊重孩子的“悄悄話”: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個人空間進行身份認同和自我探索,隱私尊重是培養獨立的關鍵之一。如果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關系,孩子自然會把秘密告訴我們,所以請尊重孩子的“悄悄話”,讓親子關系更融洽。
別讓孩子自責又“智折”:朋友們,教育孩子時請尊重他,理解他、接納他,不要讓孩子自責又“智折”。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愛和尊重,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讓親子溝通輕輕松松,遠離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