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磨蹭 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孩子做事情磨蹭怎么辦)
你越催,孩子反而越慢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的“慢”,并不代表停滯不前,他們其實一直在前行,只是需要時間積蓄能量。
每次說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愛拖拉磨蹭的問題,家長們總是會立即開啟“吐槽模式”。
“我家那熊孩子,真的氣死我了,快開學了,作業還有一多半沒有寫,每天催都沒有用!”
“我家孩子馬上就要上六年級了,一點也不慌,每次寫作業都是我催一下,他寫一點,你不催,他就完全不去寫。”
“我家兒子那是整個隨她爹,不拖到最后一秒,那是動彈都不會動彈一下的,穩得很。”
孩子學習這么磨蹭可怎么辦啊?
這一波嫌棄孩子“拖”、“拉”、“慢”的畫風,不禁讓小競想起《媽媽之歌》里唱的: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拿外套、戴手套,還有圍巾和帽子。”
“要快點,公車已經到了,小心點,給我過來……”
這種連珠炮般的催促,是很多家庭的日常催娃現場,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孩子就想中了邪一樣:你越催,他反而越慢。
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孩子故意拖拉,愛唱反調,還是我們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別讓“催”,打亂孩子內在成長節奏
網上曾經有個“被動廢人群”的話題。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輔導員黃老師給這一現象的解釋是,這實際上是個人自主權的問題。
“人是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如果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在掌控之內,就會很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和一切井然有序能夠給人帶來新生力量,會感覺生活飽滿而幸福。
而不確定性就是失控,‘被動廢’是因為那件事情不是由自己推動,就像你是汽車的主駕駛,但是副駕駛給你踩下了剎車,那輛車并非由自己操控,因此就會失去掌控感,喪失積極性。”
父母催促孩子,實際上就是破壞了孩子的內在成長節奏,讓他變得焦慮而沒有安全感,失去了對事情的掌控感和積極性。
換位思考,別做“急”家長
心理學研究發現,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也就是說,6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能力掌控“快慢”節奏的。我們眼里所謂的“拖延”,對于他們而言,本是一種正常表現。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陳小春一直催促身后的兒子“快點”,小小春Jasper拿著喇叭奶聲奶氣地喊:“can you stop angry now?”
對于兒子的“慢”,媽媽應采兒如此回應:“催什么嘛……腿短不是他的錯!”
日本神經科醫師水島廣子指出:父母不斷地說“快一點”,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孩子學習效率低,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催促,試圖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但如果孩子學習經常被打亂節奏,孩子很容易會出現煩躁、耐性差等問題,有些孩子表現為反應遲緩、缺少責任心等特點。
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續否定中失去自信,以及專注力被破壞。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不耐煩,或者逆反的現象。
催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長只是催催催,孩子可能就會故意唱反調,越催越磨蹭。
當孩子跟不上我們的節奏時,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地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是孩子太慢,還是我們太快。
04
與其催孩子,不如這么做
看到這里,相信不少家長肯定會發出疑問:難道孩子拖拉磨蹭,我們就隨他發展,什么都不要做嗎?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并不代表我們就放任不管,聽之任之,只不過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
身為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教孩子認識時間
兒童心理發展學認為:
2-3歲左右,孩子才有了時間觀念的模糊意識;
到了6歲,大多數孩子仍然不會認識表,對于具體時間有多長沒有概念;
7歲以后,才慢慢有了一點時間概念。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買一個有時針、分針、秒針的鬧鐘,采用視覺化的形式讓孩子感受時間的變化和流逝。
在和孩子交流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時間:
“現在是晚上8點鐘,10分鐘以后,等到長針指到10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準備洗漱咯!”
“現在是早上7點半,過三十分鐘,我們就要出門咯~”
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就學會了認識時間。
當然了,認識時間不代表就學會了時間管理,它的目的是讓孩子對時間有個更視覺化的認識,讓孩子知道“5分鐘”、“一小時”的時間長度。
下達指令要清晰明了
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健全,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難消化太長太復雜的指令。
《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
面對凌亂不堪的房間,葉一茜一遍遍地催小亮仔:
“快,自己收!”
“快,把這些沒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媽媽的“三連催”,讓小亮仔徹底懵圈,他看著桌子上的一片狼藉,為難地看向媽媽:“我不知道怎么弄。”
指令太多,會讓孩子失去判斷力。
給孩子下指令,不宜連珠炮般,而要一步步分解指令,目標清晰地告訴他:
“把紙巾、瓜子皮收到垃圾桶。”
“餐具收到廚房。”
“拿抹布把桌子擦干凈。”
……
因此,在布置孩子暑期作業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給孩子制定清晰的學習計劃。
比如:上午9:00-10:00,完成數學數學本的第xx頁-第xx頁的內容;
下午3:00-4:00,完成第xx頁的閱讀題。
這樣,給孩子一個清晰的學習指令,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