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送二寶,老師已經回教室了。自從疫情開始,老師每天都在大門口接孩子們,去遲了老師就回去了,學校不讓家長進校園。
二寶只能自己進去了,我給老師打電話,告訴二寶一個人進去了,讓老師留意著。老師說,明天你稍微早點,早五分鐘送,我們8:20就回教室了。
今天早上老大走了之后,我就想起了老師昨天的囑咐:今天要早點去,不能遲到了。
其實這就是一個目標,當這個目標特別明確清晰時,我們就會為這個目標去做事情。
定下目標看時間:7:55分,腦袋里立刻分配時間:五分鐘吹頭發、刷牙,五分鐘收拾廚房,五分鐘給二寶穿衣服,最遲8.05出門。
這兒有一點小提醒:定目標的時候最好不要定最遲多會兒,也不要有猶豫。一說“最遲”就給了自己緩沖,留了余地,往往這個時候會超時。最好確定必須幾點前完成就行。
如果是早上趕校車,如果今天時間緊,我告訴自己必須在8.00出門,最后往往會準時甚至提前一兩分鐘做到。如果時間充足,心里放松了,想著反正時間夠,不著急,8.00肯定能完成,這個時候往往會在最后幾分鐘著急甚至做不完。

可能也是因為潛意識習慣了這樣的可以拖,因為有“最遲”,早上我們收拾完出門的時候是8.09分。一路背著二寶跑到車前是8.13,送到幼兒園是8:16。
相比昨天來說,今天已經早了十分鐘,今天我也應該不會遲到了。去學校的路上心情一下子就很舒暢,感覺今天特別美好。
那怎么能讓這種美好的感覺在大腦里持久留存呢,即讓我們的潛意識記住這份美好感受呢,那就是給它鼓勵,讓它持續感受到美好,以后它就會自動自發了。
最近,我和群里兩位老師約定每天運動,或走路或坐仰臥起坐,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約定好數量,只要做到,就相互發紅包鼓勵,到今天已經堅持8天了。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潛意識感受到美好,做到了,及時獎勵,它會因為美好感受而更愿意去做事。久之,習慣就養成了。
對孩子也是一樣。想要孩子具備什么品質或養成什么習慣,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及時鼓勵,確認美好,才可以持續進行。
剛開始可能會有點難,做不下去時,就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目標,問問自己,你要的是什么,你現在做的和你要的是一回事嗎?

這樣就能讓你看清自己的當下,明確目標,繼續前行。
今早姑娘是7點起床的,但是她自己起來的,我沒有去叫,這是第一次自己主動起床。昨天晚上睡覺時她告訴我,說上好鬧鐘了,明天早上要6:40起床。
早上我也在學習,就沒去叫她,7點她自己起來了,雖然和她自己定的時間比晚了,但是她能夠自己主動起床,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所以在出門前我就專門夸獎她:媽媽今天特別要夸獎你的是,你今天自己主動起床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媽媽相信你以后自己也可以做到。
起床后你還讀了書,自己安排好時間,媽媽看到你特別上進,對學習特別負責,你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姑娘特別開心。
這就是給姑娘和她的潛意識一個好的鼓勵和暗示,她會因為這份美好的感受,更愿意去做事,因做到而會多做,因多做而會更自信,因自信而會更優秀,這就是正向循環,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我是涂涂,學習潛力開發導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一手成績提分,一手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挖掘潛力,幫助家庭解決教育難題。
如果文章對你有啟發,記得點贊鼓勵,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