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反家庭暴力教育(對孩子實施家庭暴力)
導讀:家庭是否和諧決定著家庭成員的幸福指數,家庭里離不開互相溝通,語言和溝通方式影響著家庭和諧。不僅夫妻間的溝通,父母與子女的交流及其重要。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人們通常在意與外人的交流方式,卻很容易忽視家庭成員之間語言溝通的重要性,語言的殺傷力難以想象,它帶來的傷害嚴重到可以摧毀一個家庭。

電影《萬箭穿心》女主人公李寶莉就是典型的由于語言暴力摧毀了整個家庭,在生活中但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她出口就大罵,就連買東西也會與人產生沖突。在家里對丈夫語言暴力是家常便飯,丈夫馬學武經過很多年的努力工作,迎來了升職,也分到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喬遷之喜的日子里,因為丈夫給搬家公司的工人發一支煙,被李寶莉破口大罵,不僅辱罵甚至在外人面前她會對丈夫拳腳相加。作為干部的馬學武被搬家公司的工人嘲笑,顏面掃地提出離婚,妻子長期暴力溝通,最終馬學武選擇跳河自盡。
丈夫離世后,李寶莉靠著一根扁擔給人挑貨物養活孩子還有婆婆,每天干著最重的體力活,生活艱難可想而知。把兒子養大成人后,兒子對母親不僅不存在感恩反而滿是厭惡,在兒子心中,如果不是母親太強勢、溝通暴力,父親也不會離世,家庭也不會支離破碎。
其實客觀來看,李寶莉身上有著很多做母親的優點,不怕吃苦,做事踏實,自始至終為了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就因為暴力溝通,太過強勢,毀了家,也在兒子心中埋下了怨恨。
不注意溝通語言和方式,傷害的是全家人,尤其在教育子女方面,暴力溝通本意是恨鐵不成鋼,但卻摧毀著孩子成長。
01、家庭教育中暴力方式,適得其反
網上曾經有一條視頻,在江蘇一位媽媽和12歲的兒子因為做作業發生了爭執,這位媽媽直接報警。她告訴民警,因為孩子不想做作業,又不服從管教,讓110把孩子帶走,并且表示自己不要了,警察想送給誰就送給誰。
讓人哭笑不得,民警調解過程中,母子兩人仍然都很激動。在開導兒子的時候,這個男孩兒很委屈地哭了,表示媽媽脾氣很差,管得也很嚴,自己也是情急之下和媽媽發生沖突。經過民警耐心開導,男孩子向媽媽認了錯,這位媽媽也表示以后要改變教育方式,注意溝通方式。
四川眉山一位爸爸因為7歲的兒子犯錯,竟然把孩子用繩子捆住放到河里,孩子害怕大哭求饒,旁人勸說,這位父親卻稱道理講了很多次,孩子聽不進去,才想到這個方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也深深愛著孩子,但是在教育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通過暴力方式,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很多父母忽視溝通方式,語言和行為暴力完全沒有尊重可言,只能使孩子更加逆反。在心里都會留下陰影,降低安全感,最終孩子要么變得膽小、敏感甚至抑郁,帶來的是難以愈合的傷害,要么受父母言行影響也是一個暴力傾向的人。
02、會溝通的父母,孩子才更優秀
阿聯酋宜家做過一個關于語言力量的實驗,兩盆一樣的盆栽,同等生長環境,接受光照和施肥都一樣。一盆每天都在優美動聽的語言環境下,一盆在暴力、辱罵的語言環境下,最終每天在不好語言環境中成長的盆栽變黃枯萎,而在動聽語言環境中生長的盆栽卻長得生機勃勃。
語言的殺傷力對植物都有這么明顯的效果,何況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曾經著名歌手、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斯福坦大學高材生的陳美玲,分享教育經驗時表示,教育孩子最恰當的方式是冷靜、情緒平穩溝通,不能暴力。
她講述了與兒子溝通的經歷,一次大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卻謊稱成績沒有公布,陳美玲意識到事情的嚴重,但她并沒有發火,而是和大兒子吃東西聊天。她告訴孩子,無論怎樣媽媽都會喜歡他,沒必要撒謊。真誠耐心的溝通,讓孩子敞開心扉,從此以后大兒子從沒有向她隱瞞過什么,學習成績也逐步提升。
李開復曾說,家庭教育,父母投入3%的時間管教,剩余的97%要和孩子平等溝通做朋友,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講道理的人。
03、如何與孩子溝通
首先,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溝通,受年齡所限,孩子對事情正確與否沒有明確的判斷和認知,他們只知道憑主觀意愿和喜好,需要家長正確的溝通和引導。正確的溝通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一味訓斥、催促甚至控制,并不會有理想的效果。
其次家長要注重傾聽,《同理心養育》中提到過,孩子不具備成人的理性,他們每一個反應都取決于當下的內心。如果父母指責、嘮叨,他的反應會更強烈,只有給予理解和尊重。
溝通中父母不能想當然,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客觀公正的處理問題,這樣使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愛,更信任家長,他也會反思自己的言行。
最后寬容,成長中犯錯是難免的,家長要寬容,耐心引導。演員鄧超在一次采訪中講述自己青春期叛逆的行為,穿著打扮另類,12歲的時候因為離家出走,險些被開除。
但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指責他,更沒有暴力管束,而是相信并且接納他,通過耐心引導讓他發揮特長和興趣走上藝術道路。
結語: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家長對孩子做的,最終會影響甚至決定孩子一生。兒童時期是心理發展重要階段,父母的接納與愛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語言或者行為的暴力也影響著孩子,只是把他推向一個負面極端,良好的溝通氛圍,促進孩子正向發展,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