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呢(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才好)
很多家長說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被孩子激怒,甚至動手打孩子,但是打了孩子之后又非常后悔。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所以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問,這不聽話的時候,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我的答案是最好不要打,主要是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
一、為什么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
1.打孩子會損害孩子的學習能力,影響孩子在校的表現
大腦學習的最佳狀態是平靜和安定。
我們想一想,如果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恐懼或者害怕當中,擔心自己是否會挨打,那他必然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身邊經常挨打或父母離婚的孩子,他們都極度缺乏安全感,這些孩子能量低,很少有成績好的。
2.打孩子就是在教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
我們總說身教勝于言傳,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一個打孩子的家長,又怎么能教會孩子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呢?
家長的言行不一致,只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而我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因為挨打,因為害怕,而服從了我們的決定。
那他在家長這里學到的也是用拳頭、用暴力解決問題。
3.打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研究表明,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打孩子的力氣也會越來越大。
這就像我們剛開始跟孩子嘮叨幾句,后來變成大聲吼叫,最后動手一樣。
暴力,只是當下正憤怒的家長們提供發泄失望和憤怒的渠道,并不是因為打孩子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被打過后的感受,是不是覺得很憤怒,很悲傷,又很困惑和無助。
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這樣的孩子,他的自尊如何能健康呢?
所以,當下一次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讓我們覺得憤怒被挑戰的時候,先暫停一分鐘想一想,如果現在我打了孩子,到底是好處大還是壞處大呢?
有了這樣的思考,我相信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二、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
很多家長說,孩子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怕傷害孩子,怕帶來長久的影響,那孩子不聽話,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其實有很多的辦法,管教的真正意義是引導。
孩子是通過效仿榜樣來培養良好的行為舉止,父母則是孩子在這個方面的導師。
我們想要讓孩子帶著寶貴的生活技能邁入成人世界,就需要教會他自我激勵的意義,如何與人協商,在必要的時候妥協,以及用平和的方式來解決矛盾。
我們可以這樣做:
1、經常和孩子溝通
溝通你的想法和感受,為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關注并包容孩子的感受。
同時要設定限度,父母也要言行一致,說到做到。溝通讓孩子的情緒得以釋放,敢于講真話。
2、給孩子鼓勵
如果孩子按照約定執行諾言,就要給孩子相應的鼓勵,想讓孩子聽話,鼓勵是最厲害的武器,威力不亞力原子彈。
3、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提供解決方案或者引導孩子思考,找到解決方法,這都是在幫助孩子挖掘自身資源,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不是放棄他,而且幫助他,讓他感覺有靠山,父母會永遠支持他。
前面三個跟孩子互動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身教,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
父母的言行,孩子在瑣碎的生活中,都會無意識學下來。
所以,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打孩子就是家長在給孩子做拒絕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問題的示范,也是我們給孩子示范正確處理問題的機會,潛移默化當中教會孩子生活與處事的哲學。
我是學霸教練雷老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一手家庭教育理論,一手學習提分方法,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幫助家長解決教育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