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讓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如何改變孩子拖延的毛病)
如何能改掉孩子拖延的毛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因為最近要求自己早起,所以我開始更多地承擔孩子的作業輔導工作。

只有把她們安排妥了,作業不寫到很晚,才能早睡早起,哈哈。
所以,初看早起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實際上是全家人的問題。
自己高效起來,也得帶動家人一起高效,大家一起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
然而,相信做父母的很多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太愛拖延了。
我們總是不停地催促:
- “孩子,你能不能快一點兒?”
- “怎么這么慢呢,你知不知道……”
- “再不快一點,就不給你XXX了……”
是不是很熟悉,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急得直跳腳,卻又無可奈何,孩子也是一臉茫然地看著你。
有時候實在急得不行,忍不住發火,女兒的眼淚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流,看得一陣心疼……
總之是一言難盡了,做父母的都知道。
發現沿續過去的辦法,實在是太痛苦了,關鍵還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打算學習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找一找孩子拖延的背后原因,深入地分析一下。
總通過威脅、利誘、或者發火的方式,不僅孩子傷心,也搞得親子關系過于緊張,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長。
今天看了一本書《如何打敗孩子的拖延》,里面就有一些分析,孩子拖延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先天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生理原因會造成拖延。人的大腦分區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行相關的腦區主要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如果這一部分不活躍,大腦就無法及時排除干擾事物,注意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孩子的運動協調、注意力的反應力都會差一些,體現出來就是比別的孩子“慢半拍”。
這種狀況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鼓勵孩子多運動。
2、心理因素
凡事拖拉的孩子,通常心里不痛快。
有實例表明,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性格急躁、高期望值和控制欲強的父母,他們不斷給孩子施壓,不斷催促促和強制孩子完成目標,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這種父母,孩子的感覺是深深的無助和無力。
所以會采取拖延這種辦法來進行消極抵抗,潛意識就是:我做不了決定,我就拖延你們的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自己拖延的行為。
要改變這種心理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還孩子以選擇權,培養其自我意識。
把寫作業完全交給孩子,孩子便能夠學會自己掌控時間。
3、行為原因
單純行為層面,背后是缺少時間觀念,做事情沒有條理、缺乏計劃性、注意力不集中等客觀原因。
沒有時間觀念,就會覺得一個小時完成作業與兩個小時完成作業沒有什么區別,也沒有損失。沒有計劃性就無法抓住重點,效率就不高。再就是要保證環境的安靜,能讓孩子專注地完成任務。
這方面,可以和孩子達成共識,在什么時間內完成什么事情。讓孩子意識到,我們希望他做到什么。
讓孩子自己覺得時間倉為客戶,他們才會自動自覺地抓緊時間。
千萬不能不斷督為客戶和代替完成,要讓孩子自己急,如果沒完成作業,老師會問、會批評。
4、習慣了包辦代替
包辦代替的辦法是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不僅會使孩子的惰性越來越強,而且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助長拖拉的習慣,并對父母形成依賴。
即便自己能完成,也不緊不忙地磨蹭,等待家長施以援手。
早上上學,害怕遲到,就代替女兒刷牙,這一點我沒有做好。
5、父母的反面作用
有拖沓的父母,就有拖沓的孩子,父母平時不約束自己,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孩子就有樣學樣。
反思一下,這5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家兩個女兒,更多的是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還有一部分包辦代替。
大女兒主要是寫作業、學習,要培養她的自主意識,并尊重她的選擇,慢慢地帶她學習自己安排時間,對作業負責。
小女兒主要是減少包辦和代替,多鼓勵自主、自理,多肯定。
共勉。
日更第105天,進度105/365,4點早起閱讀精進寫作第4天,進度4/365,都看到這里了,不妨點個贊,關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