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已經一錘定音
2020年9月,廈門市教育系統專門為全市中小學生設計了心理健康輔導課程,并開設了“健康教育云課堂”,把心理健康教育當成中高考“重要內容”,目的在于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實現更好的學生健康成長。
2020年12月,教育部對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情況進行了調整和加強管理,為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本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以“入學第一課”“生命第一課”“生活教育第一課”等三大課程體系為內容,旨在提高學生生命素養。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健全心理健康服務網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受到關注。2020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了“高中及以下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方案》要求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異常情況,對于嚴重抑郁癥高危人群,早發現早治療。
“高中生及早干預,對于抑郁癥患者有積極作用。”周蘇莉表示,一旦發現自己有上述情況,最好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病情繼續惡化。
“抑郁癥的確診,需綜合醫院精神心理科室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與患者結合。”周蘇莉說,由于“抑郁癥起病隱匿”,因此,有些癥狀不典型,沒有被發現可能是“抑郁癥”。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專家介紹,很多來門診的學生,其實都有過自殺的念頭,“比如父母發現孩子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感覺孩子就是懶、不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什么都記不住,但是家長卻不以為意,認為孩子只是不開心,或者想開了。”
其實,家長的這些不良情緒往往會導致孩子對于學習產生消極的情緒,或者是抑郁、自責等,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康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能經常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關系,還能夠增進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減少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南京市兒童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醫師賈梅表示,作為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對于孩子的學習發展非常有利。她表示,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是非常敏感脆弱的,家長應該給予更多關心,而不是采取“打壓式教育”,那樣只會讓孩子逆反心理越來越重。
此外,她認為,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老師”的角色,有些家長平時在家里就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平時在生活中就很少能夠做到平等相待,在家庭里就很少能夠做到和孩子真正平等相待。“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要過分要求孩子”。
有些家長會抱怨,在學校里老師管理“非常嚴格”,每天只要孩子一出現違反紀律的情況,家長就開始“教育”,但是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很難奏效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也會受到約束,如果在家里不遵守紀律,那么到了學校里也很難糾正。所以,孩子出現了一些”刻板行為”之后,家長就應該及時糾正他們的這種“怪癖”。
對于孩子的這些刻板行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首先,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簽,比如說孩子是不是自閉癥、多動癥、性格內向、不喜歡熱鬧、膽小、不懂事等等。當孩子表現出一些“怪癖”之后,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要耐心的糾正他們的這些行為,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2、不強制孩子
如果孩子出現了刻板行為,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當孩子“生病”時,他們的表現就不是“裝病”了,可能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不想吃飯”的目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嚴厲的告訴孩子不吃飯的話就會挨餓,孩子雖然會勉強的答應,但心里仍然會不情愿的,到了飯點,孩子依然是拖拖拉拉拉,家長就不能再強迫了,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哭鬧不止,所以家長可以直接把孩子帶離開就餐現場,在離開的時候讓孩子好好的想一下,而且這個時間他們必須去完成。
3、找到孩子的喜好并且進行一定的引導
有時候孩子生病可以和孩子做游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親子活動,如果孩子比較內向的話,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定的親子游戲的,而且是可以考慮游戲的方式,有的時候孩子生病家長和孩子都可以在游戲里進行游戲,家長可以在家里找一些可以有一些安全的小游戲,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康復訓練,因為這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做一些游戲的過程中去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一些游戲,類游戲等等。
4、少說孩子有病可以及時就醫
一些家長帶著孩子看過多個專科醫院的時候,醫生會提到一個讓孩子檢查的一個時間,需要吃藥的時候,就讓家長去看一下,很多家長都說了,那我們都是這樣說的,不就是病了嗎?都說什么話?孩子確實病了,但是這個病是不能單純的說,不是由某個醫生或者某一個心理咨詢師對孩子的病癥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