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兒童心理輔導專家湯小林
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斷,其中,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
濟南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心理師協會秘書長王永柏說,“從2020年6月至今年9月,濟南市在全市中小學進行的心理健康測評量表一共30分,超過150人,其中有50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p>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初中一年級,學習壓力比較大,表現為緊張,對學習的要求比較高,遇到問題容易產生退縮,或者對學習的抵觸情緒?!睗鲜行睦碜稍儙焻f會心理師協會心理師協會心理師協會秘書長王豐告訴記者,小學二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是孩子情緒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段,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與學習成績具有很大關聯,并且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還會出現生活和學習成績的明顯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性格的養成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密不可分,一些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這時如果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的不良習慣養成很可能埋下隱患。
王豐源老師表示,對于小學階段出現的不良習慣,父母應該給予重視,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通過觀察和引導,及時發現并且改正孩子這些不良習慣。如果父母不加以管教,等到了初中、高中時,就很難改變他的不良習慣,并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王老師認為,小學階段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人格特征會更為重要。初中階段,孩子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矛盾,自尊心也是十分敏感脆弱,并且在面對大量復雜的社會評價時,他們有更加明顯的自卑心理。而在學校環境中,由于成績的落差,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影響,也會讓孩子的自尊心變得越來越低。
同時,孩子會覺得在學校中各種情況都不開心,總是被瞧不起,因此會產生消極情緒。在平時,孩子也會非常在乎自己的成績,一旦考試不理想,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一無是處。因而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嚴重的還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否定自我價值。
而這樣的情況,對孩子的人生觀的形成、自我意識的完善非常不利。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因此,對孩子的一生來說,父母要充分認識其自身的價值,不過度地反對、貶低孩子的成績,用激勵的方式促進孩子的進步。同時也要懂得尊重孩子,鼓勵和支持孩子,
提高孩子的自尊,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可以做得更好。
2.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單,分析試卷的得失情況
一次考試成績并不能完全判斷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考好了皆大歡喜,考差了大發雷霆。其實孩子在考試之后出現的問題,很多都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有關,如果父母能夠冷靜對待,認真反思、不斥責、不指責,孩子就不會再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
我是婷媽,一位專業的孕產、育兒知識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本文內容,歡迎點贊關注,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