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家長焦慮的表情
為什么家長那么容易患上孩子的“焦慮癥”?
我問:“是不是你每次都會有這樣的念頭?”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媽媽的回答是:“我的心都好累,孩子沒有病我就很著急。”
還有的媽媽說:“每次看到他情緒不好,我就會有羞恥感,擔心他生病。”
他們的感受是什么呢?
她們的感受是——害怕孩子拒絕自己,害怕孩子因自己而失態。
那么我問:“對待孩子的感受,你怎么看呢?”
她回答:“我覺得我好像就像是被病毒感染了一樣,然后我就特別害怕,生怕孩子出問題。”
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是他的身體不舒服嗎?
“嗯,我不舒服。”
“那你看,是不是需要我幫助一下?”
“我知道你會幫我的,但是我不舒服。”
“那你要不要說說說讓我舒服的理由呢?”
孩子通過對事情的觀察和表達,學會了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也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哭、笑、笑,而不是悶悶不樂、哭鬧不止。
在平時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要以微笑為主,而不是冷漠、指責、謾罵和大打出手。
鼓勵、信任、寬容、理解和支持是培養孩子好性格的關鍵。
我是動媽,動媽育兒,鼓勵大家每天分享育兒知識,讓大家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或者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討育兒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