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老師說孩子不聽話,放學回家經常看到幾個男孩子圍著孩子,問孩子:“你還這樣調皮,到底是為什么呢?”
孩子就是要這樣,要那樣,問也是問了,罵也罵了,批評也批評了,但是就是不改,惹得老師生氣了。
媽媽急了,訓斥了孩子,又向孩子提了一個問題:老師給你打電話了,你是不是又犯事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不肯說,頭也不回地就回了房間。
媽媽覺得很詫異,因為之前一直覺得孩子挺聽話的,怎么今天就不聽話了?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沒有看到孩子“不聽話”背后的訴求。
孩子為什么要跟大人對著干?
你在跟孩子溝通時,沒有注意到他的訴求嗎?
大人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他們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想對孩子說什么,所以他們把一切都當做是孩子的“耳邊風”,認為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長大。
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孩子十歲左右開始出現叛逆的現象,往往是因為無助,渴求關注。
因此,在孩子六歲左右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學會尊重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做某些事。”
家長要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是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只是不愿意聽家長的。
家長要試著跟孩子交朋友,做孩子的朋友,用平等的身份去跟孩子交流,如果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長不要馬上反駁,最好讓孩子發表意見。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一些人物傳記,激發孩子的思想,讓孩子從對人物的向往中去學習。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就算他現在不學習,以后也會有辦法養活自己,而且將來也會有能力養活自己,養活自己。
如果現在不學習,長大以后就沒有工作的能力,也沒有錢養活自己,那他可能一輩子就要跟自己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從心理學角度看,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復雜的事,他會慢慢變得不再對父母的依戀,當然也不會對父母產生信任。
所以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去嘗試。
一味的去控制孩子,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不能故意跟父母唱反調,孩子是在不斷試錯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其實,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孩子的行為是父母教育的成果。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去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做到真正的理解孩子。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你當成最信任的人,愿意把自己的心交給你。
而你所做的,也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作用,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