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表達自己不聽話,這不僅僅是因為孩子變得內向,也和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影響有關。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媽媽曬出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時,孩子一直做題,一會兒喊餓,一會兒喊餓,媽媽一直做不出來,孩子越來越沒信心。
有人評論:有這樣的情況,那肯定是你方法不對,這樣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變得畏手畏腳,越來越沒有自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的父母,因為孩子說話有聲音了,說話時還是動不動就被孩子的語氣激怒,然后吼孩子,這會使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以后在外面遇到類似的事情,也不敢跟媽媽說,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不愛跟媽媽溝通,特別是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時,孩子不跟媽媽說,是因為媽媽一句話,孩子內心的話無人可以訴說。
圖片來源網絡
2、孩子內心積壓的情緒,越來越多
如果孩子長期處于心理壓力的高壓之下,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疲勞,家長應該學會傾聽孩子,跟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真實的心理活動,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
當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中時,可以試著去聆聽孩子的傾訴,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比如說:“原來是這樣啊,那些事情你以前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嗎?當你回首往事時,你是否曾經也像這樣向媽媽訴說?”
或者說:“當我成為媽媽后,你是否也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中時,家長要做的是認同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正確地表達出來,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和溫暖。
3、用愛心引導代替打罵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僅反映在父母的打罵中,更有可能是來自于父母的打罵。
父母的打罵,不僅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更會讓孩子陷入羞愧、自責、愧疚等情緒中,孩子可能會對自己失去自信,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做。
父母的打罵會在無形中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不愿意面對困難,也不愿意嘗試努力。
4、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父母在家時,孩子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的。因此,要想讓孩子變得優秀,自己必須首先要“優秀起來”,從自身做起,從控制自己的情緒做起,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修養。
其次,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孩子自然會對家庭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所以,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要通過自身努力創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
最后,以身作則
我們要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玩手機,要堅持學習的時候不要看電視,要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一些愛好。家庭教育要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
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合理引導和陪伴。父母要通過各種方式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家長要有意識地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使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三、健康的家庭關系
1、家庭關系和諧
夫妻關系和諧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保證。在家庭里,父母的關系和諧,會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舒適,這有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豁達的心態。
2、相互尊敬
父母和孩子之間要相互尊敬、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家長要多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交流、溝通交流。在家庭中,孩子遇到問題往往反映在家庭中,父母要相互尊敬對方、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要多贊美對方,使孩子感到被父母愛著,這樣孩子會感到有歸屬感、被愛,當孩子內心充滿愛的時候,才會愛上這個家。
3、不要吝嗇夸獎孩子
“你真棒”“你很聰明”這些話是父母的口頭禪,很容易出現在父母贊美孩子時,孩子接收到的全是錯誤的信息,比如“你真棒”“你很優秀”,孩子被這樣的負面信息吸引,孩子會對父母的表揚越來越失去信心,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適時給予孩子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