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政策與法律政策倡導者和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4.9%,高于全國互聯網普及率。未成年人觸網的低齡化趨勢更為明顯,超過三分之一的小學生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
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4.9%,玩游戲等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網上休閑娛樂活動。數據顯示,9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上玩游戲。未成年手機游戲用戶中,在工作日玩手機游戲日均超過2小時的達到13.2%。
一方面,互聯網在未成年人娛樂活動中日益活躍,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損害。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現象。2020年,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為44.2%。網絡游戲用戶群體規模為26.5%。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沉迷手機游戲的比例為64.2%。
此外,未成年人沉迷手機游戲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國未成年人沉迷手機游戲的現象日趨嚴重。
國家出手干預,讓孩子遠離手機游戲的困擾
“中國17歲的少年阿桐桐網絡游戲成癮,連續三年幾乎每天玩游戲,今年7月份,他已經跟家人嘗試過一次,沒能成功。”4月17歲的阿桐游戲成癮,用了父親的身份證件,給游戲賬號“刷臉”,但都被家人發現了。
阿桐父親告訴記者,阿桐父親之所以找這種方式來限制孩子的游戲時間,是想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在游戲中的虛榮心。
“他們需要能聽到我的聲音,但我的生活是從這里開始的。”阿桐父親說,“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只能盡力了。”
在阿桐母親的推薦下,我找到了一家專門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機構。
我們發現,阿桐媽媽屬于典型的急于求成型。“我和孩子爸爸都是985高校畢業的,但孩子在小學五年級開始玩游戲,六年級就經常逃課去網吧,學習成績也不好,在班里也沒有什么朋友。”
對于小桐父親的建議,阿桐媽媽也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無奈之下,阿桐爸爸和阿桐媽媽只能求助于專家。
“我們也想幫助孩子戒除網癮,但又不知道應該怎么樣去引導孩子。”阿桐媽媽在電話里跟我抱怨說,希望找到專家能夠幫助孩子,解決網癮的問題。
孩子沉迷游戲的三大誘因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沉迷游戲對于孩子的學習成長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孩子沉迷其中,還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近視眼、身體素質下降,影響學習成績等。
很多孩子在假期里沉迷于游戲,對學習沒有興趣,也沒有培養出適應能力。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疫情期間網課不開學,引發的親子沖突,新聞上不斷聽到和看到了很多悲劇的發生,讓人感嘆,家長與孩子間的沖突問題也是十分普遍的,那么,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出現問題呢?
首先,在孩子出現問題前,先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有沒有
有些時候我們會在和孩子討論時,會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孩子并不會和我們講這么多,往往問題的答案就在于父母自己的問題。
例如,當孩子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這一點,那么等到問題發展到了極端的時候,父母再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有些父母會說,孩子現在已經出現問題了,再去改造就難了,不改變就難了。這種想法確實是正確的,但是改變的前提條件就是改變父母自己。
如果父母不改變自己,不改變自己,只靠幾個月的時間做到改變,那是很難的。
因為父母不改變自己,只有父母不改變自己,不改變孩子,改變自己的根源就是自己。
也就是說,改變自己不是一朝一夕之間的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而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改變是需要你長期堅持的事情。
所以,孩子青春期厭學,家長不要急,辦法總比困難多。
因為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長影響孩子的最好契機。
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首先要把自己從高高在上的位置拉下來,緩和與孩子的距離,先和孩子打成一片,當有共同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
家長切記,先學會聽孩子說,再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家長要不斷學習。
在教育青春期孩子這件事情上,只有父母掌握了正確科學的方法,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平穩過渡如今洶涌的青春期。
互動話題:
您遇到過什么令人頭疼的青春期?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