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在家不聽話,但是在學校表現不錯,老師批評也很好,可是在家里還是不能好好的去做作業,經常玩游戲,不好好聽課,所以這幾天,孩子不聽話。
家長來咨詢我們,怎樣才能改變孩子不愛做作業的情況?我們一起來分析,睿睿媽媽已經找到了原因。
孩子不愛做作業,不做作業,都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根據英國兒童教育家尼爾·波茲曼的觀點,讓孩子從小接受教育是這個階段教育的基礎。在這個時期,家長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的重要性,跟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通過孩子的這個小的習慣,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時候,家長不要打罵,而是要及時地和孩子溝通,在孩子的“威逼利誘”下,及時改正。
比如,在孩子愿意學的情況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計劃是長期堅持還是短期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先苦后甜,這樣就會讓孩子自己得到一定的改變。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注意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不干擾孩子,孩子才能夠集中精力去聽講。
02
學習不專注
有的孩子成績很好,但就是不學習,有的時候,也不聽講,就是靜不下心來。
每次家長對孩子這樣的問題處理,就會很不順暢,也會很痛苦。
因為家長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催促、催促,孩子反而越是這樣,最后越來越糟糕。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溝通了。
那我們先把一個既定的規則給改一改。
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們提醒孩子,時間到了。
孩子就說:“媽媽,我磨蹭,你陪我一起起床。”
我們繼續簡單地說:“好吧。”
就這樣孩子開始穿衣服、洗臉刷牙。
我們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塑造了作息時間表。
3 家長不適應孩子變化
當孩子逐漸長大,而父母又沒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改變,那么這個時候,孩子的各種叛逆就會顯現出來。
在電視劇《小別離》中,朵朵的媽媽就是一個很不適應孩子變化的媽媽。
朵朵媽媽看女兒寫作業的時候,讓朵朵幫忙,可是朵朵就是想自己一個人看電視。
媽媽想自己幫她一起寫作業,可是女兒不樂意,還是要自己做。
如果媽媽說:“朵朵,你能自己做嗎?媽媽不放心,你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呀?!?/p>
朵朵可能會和媽媽一起完成,但是等朵朵將作業寫完了,媽媽檢查的時候,朵朵卻怎么都不愿意,自己檢查時,發現都會錯了。
孩子做功課的時候,需要家長在旁邊讀,如果寫不好就翻看,給孩子打一下,孩子的能力會有天壤之別。
尹建莉老師曾經就說過:“孩子的閱讀能力決定了他的未來。”
如果你家孩子不愛閱讀,家長要反思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好榜樣。
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太大的壓力,父母希望孩子不離開自己的視線,不喜歡和別人嬉戲,喜歡安靜地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喜歡和其他孩子玩耍,那么,父母就要反省自己,是否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如果有的話,就更應該讓孩子回到家和家人相處,以便讓孩子更能理解父母的用心。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以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孤獨。
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作為家長的你也要遵守,不要讓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一定要為孩子選擇好的玩手機的時間。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喜歡玩手機嗎?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