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原因孩子們大半年都沒上學,現在疫情好點了,孩子們又放暑假了,大半年沒去上學,很多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青少年,讓家長們很頭疼,卻又沒有辦法,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關系,對青少年度過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過度指責,甚至辱罵,這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還有就是要了解青少年心理問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那么青少年主要有哪些心理疾病呢?
一、學校恐懼癥:有些孩子不愛學習,學習不好,是因為對學校有恐懼,可能是在學校遇到某些挫折和侮辱,或者是遇到家庭變故有關系。有些該去上學的時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條件,有時顯出要去學校或準備去學校,但一旦到學校或接近學校就逃走,堅決拒絕上學。有的學生寧愿在家受皮肉之苦也不愿意去學校,這時候需要家長,學校及醫生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有合理的治療方案,需要家長及學校老師的配合,幫助孩子找到原因,重拾信心。
二、強迫癥: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兩者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出現,以同時出現較常見。一些孩子因為擔心自己的作業沒有做好,產生急躁,內心脆弱的心理,會反復檢查,自制能力差且具有完美主義人格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強迫心理,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痛苦。
三、多動癥:孩子有多動癥不能跟其他同學一樣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常常在聽課上課時做小動作,導致分心,無法專心聽講,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在學習上和平時生活中因為粗心,常常發生錯誤,寫作業無法集中精神,拖拉,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
如何應對青少年心理問題:
第一,應該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工作、家庭本身。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家長、老師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集中到照顧監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上。
第二,放假期間,部分青少年容易出現拖延的癥狀,繼而產生焦慮、恐懼情緒。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式,制定好目標,讓孩子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將目標細化一步步去完成。
第三,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較弱,這時家長應更多地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把心里的恐懼、憂慮說出來,從而減弱青少年的心理壓力。
第四,陽光心態不僅僅指孩子們,家長們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家長們要讓孩子有個好的心態,在生活中不要把消極的心態傳遞給孩子。
家長們對于孩子心理問題其實沒那么可怕,我們的孩子們在青少年時期出現一些問題,要接納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第二是讓孩子們通過挫折,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堅強,并且以此為動力,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心理問題,當然如果發現青少年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創傷后應激障礙、幻覺、嚴重的睡眠障礙等,家長們就應該帶孩子及時到正規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