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還是有必要再給您看一下這張圖。畢竟,它融合了我這十年的教學的精華。
我把影響孩子學習力最關鍵的因素用數值來說明,這樣有助于您去理解深層的概念。
知道了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后,行動起來就不會有偏差。如果只是知道個大概,或者說模模糊糊的理解,那還不如不知道來得好。
因為“只知道一點”或者“模模糊糊”這很容易讓我們進入“我覺得”、“想當然”的狀態。
就好比我們經常對孩子說:寶貝,你要懂事點呀,你要聽話。這句話對孩子來說他根本是懵的,什么叫懂事呀?聽話又是什么意思呀?
父母們應該做的是,在生活的日常里教會孩子這些“詞語”
或者要“清晰”、“明確”的表達我們的意思。
記得上篇內容我提到的和孩子溝通的高效溝通嗎?“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先照顧情緒,再說事情”。
這很有效,在這里,我再加一點內容:“講事實不要講感受”,“給孩子明確的需求或要求”。
并且告訴孩子,我們要糾正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這個“人”,人是沒有問題的。
父母肯定都愛自己的子女,有問題的是他的行為。所以我們跟孩子表達的意思是要在“行為”上,而不是“人”上;所以才要“講事實,而不講感受”。
在這件事上,你的“感受”,往往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最后,問題沒有解決,還起了反作用。
舉例:講事實不要講感受
我覺得你最近怎么那么不聽話,我覺得你最近狀態特別不好,我覺得你最近是“皮子癢”了。
看,你可以對照一下,是否你和孩子的溝通模式是這樣的,如果是,那請改正!因為這樣的溝通方式起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作用,你只是在對著孩子“發脾氣”而已。
建議換成這樣說:
寶貝,你看,昨天和前天你在做作業的時候,我發現,你做完一題,玩了10分鐘才開始做第二題。
做了第二題又玩了八分鐘才又開始,最后作業花了3小時才完成,我想知道是為什么?
然后,帶著孩子找到原因,最后再帶著孩子找到解決方案,問題才能徹底的解決,而不是簡單的一句“我發現你最近學習狀態太差了”丟過去。
舉例:提出具體的需求或要求
把“以后要調整好學習狀態,不準再這樣了”改成:“以后我希望你再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及時和爸爸/媽媽說,咱們一起來找到問題的根源在哪里,然后再來制定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
我這里只是舉了個簡單的例子,重要的是這里面的邏輯;相信聰明的您已經明白已經該怎么做了。
這里我也只是起到一個“引發”的作用,這是“底層邏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具體怎么去做,還是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來進行變化,但是,邏輯始終是不變的。
嗯,我這里用了這么大的篇幅來講清楚這個“真相”,就是想告訴您“清晰的明白某個問題出現的背后的原因”。
這樣,我們再來“從結果倒推過程”,最后的結果肯定就是我們想要的,時間長短而已。
做“正確”的事情,結果自然是好的,要做到“正確”,就需要知道“真相”,這很重要。
這,其實對于我們做事情也同樣的適用,我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明白了這個“原理”。
回到我們這張圖上來,孩子的高效學習力,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具體是怎么來體現的。
先看縱坐標:
代表是孩子的“吸收率”,解釋為:在老師講完知識點后,能夠有多少的知識點進入到孩子的大腦當中,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專注力”。
這里就體現了孩子的專注力的強弱之分了。
專注力其實也還可以細分(主動專注力、被動專注力、聽覺專注力、視覺專注力),這里我不做詳細的解釋,后面會專門寫文章來闡述。
再看橫坐標:
代表的是孩子的吸收率,具體是說,孩子能夠記住多少,更具體的就是:已經進入到大腦中的知識能記住多少。
所以,整個象限圖就代表了孩子的總體的學習效率。
其實這張圖,成人也同樣的適用。
從圖表上的小李和小明就可以看得出來學習效率的高低了,很明顯,小李是較弱的。
當像小李這樣的同學出現了以后,我們的家長朋友們看到的往往是分數的差別,并沒有找到“重點”。
于是,解決方案肯定就是圍繞著分數來進行。
怎么做?肯定就是補課了,語文差就補語文,數學差就補數學。
結果分為兩種:
第一,補課以后成績提高了。孩子高興,咱也高興。
不過問題真的解決了嗎?并沒有!事實是,第二年、第三年…孩子還是要去補課,你還得花錢,孩子也不得不再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知識這件事上。
時間是排他性的,用在了學習上,就用不在心靈的成長上,也做不了喜歡做的事情,也就做不到真正的開心。
第二,補課后并沒有得到提高的。
這種情況簡直就是“雪上加霜”!本身就沒有學好,再加上補課也沒有提高,再次讓孩子受到打擊,自信心受挫,多次以后,厭學就出來了。
相信誰都不愿意看到這一幕的發生。
我花了這么多的文字來向您說明這里的“真相”,是希望能夠帶給您正確的思考,從而帶來正確的行動,最后才能收獲好的結果。
教育孩子這件事情馬虎不得,因為他只有一次成長的機會。
上一篇文章我說過,這個體系,我是圍繞“專注力”、“記憶力”、“學習習慣”來展開的。
目的就是在于,我們把“重點”確定下來,所有的行動都圍繞到這個“重點”來開展,這樣才算是“做正確的事,得到好的結果”。
好了,接下來,接著上篇文章的“夢想和目標”來開始講述。
有了“夢想和目標”以后,接下來就是行動,只有行動才能變得更好。
在我們行動當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很容易就會懈怠,甚至是放棄。我們成年人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怎么辦?想辦法唄。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我們家長只要做到兩點就行了,那就是:陪伴和反饋。
陪著孩子成長或者說參與他的成長,并且給出及時的反饋。
孩子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這樣的去做到。
在這里,其他的我不做闡述,只講關于高效學習力的內容。
在我的課堂,每一位新生加入的時候,我都會去檢測他們的初始能力并做記錄,也就是讓他知道,現在他處于什么樣的學習力的水平。
并以此作為起點,帶著她們開始行動。
這其實就是一種陪伴,每次的訓練,我都會讓他們清晰看到自己的數據,是提升了還是下降了。
一般來說,只要跟著節奏走的,都會看到自己的提升,如果沒有,那肯定是在訓練中出了問題!其實一眼就看得出來,并且在課后給他及時的反饋。
所以才有了我第一篇文章所講的那樣,只要是我親自帶的學生,肯定都會得到提升。
我想說的是,您完全可以用“記憶力”和“專注力”的這個“支點”,陪伴孩子成長,及時反饋,并記錄他的成長,最后便會養成好習慣。
人與人的關系是通過某一件事情的發生以后才得到加深的,我們的親子之間就更是這樣了。
如果你陪著孩子,讓他的記憶力得到提升,從而增強了自信心,在學校也能聽得進課了,也時不時的被老師表揚了。
這樣下來,他無形當中就進入到了一個“良性循環”當中。
因為記憶力和專注力增加,表現的就是學知識快了,背文章也快了,老師也會多關注他,也會表揚他,身邊的同學也給他帶去正向的目光,他的自信就增加,學習內驅力自然就上來。
最后,你們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好,這簡直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看,這就是抓住了重點以后的好處,內驅力其實就是很多次的成就感帶來的。
以上,是“觀念”的部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其實并不容易,需要您付出時間和精力。
現在您能看到這里,相信也是認可了我的觀點。
在以往的歲月里,我做的就是這個事情,我把我的所有的經驗在這里分享給您,只要你持續的跟上,踐行,最后肯定能收獲好的結果。
關于怎么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后面我會專門出一系列的具體可行的內容分享給您。并且不會復雜,拿過去就能用的那種,現在先不著急。
只有您完全明白了這里面的基本內容,才能更好的促使您去行動,最后才會有收獲,孩子也才會有我們希望的那個結果。
這些訓練手段,是我借鑒了前輩的經驗進行了升級,可以說是二次創新。我線下起步價是1.5個W起步!在這里,我將持續的更新,您要做的就是跟著我持續的踐行。
內容就到這里,希望能對您有用。
文章關鍵詞
陪伴,及時反饋,真相,重點,正確的事,講事實不講感覺,結果倒推過程
高效時刻
讓孩子試著用另一只手吃飯,畫畫等,有利于左右腦通道的打通,適合反應“慢”的孩子